我们常常听说这样一句话:“没有如果,只有后果。”
话的道理很明显,但是很多人却做不到。毕竟,我们想要的,是好的结果。
(资料图)
学过一篇课文《我要的是葫芦》。
一个农民,把葫芦苗种下去之后,不浇水、施肥、驱虫,只索要葫芦。最后,葫芦苗枯萎了,被虫咬了,什么都没有。
一个家庭里,人人都想致富,可是大家习惯性盯着钱财看,有想法,没办法。
在企业管理和发展方面,有人提出过“海潮效应”——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海潮,引力大则出现大潮,引力小则出现小潮,引力过弱则无潮。
顺理成章,把“海潮效应”应用到家庭里,处理好家人、家人和外界的关系,财富就像潮水一样涌来。
01
“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”:家人和睦协作,提升家庭的价值。
海潮的来临之前,有一股强大的力量,那就是“天体形成强大的引力”。
家庭要发展,就要把自身当成“天体”;与此同时,起码有一位家人,变成家里的“天体”,是其他家庭成员的标杆。
“家和万事兴”的道理,显而易见。也就是说,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,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,从而大家都变成高贵的人,都成为促进家庭和谐的主人。
《孟子·离娄上》里写道:“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,其身正而天下归之。”
若能从内部形成力量,反思自己的言行,那么家庭就正直了,得到天下人的厚爱。
在《红楼梦》里,贾府一落千丈,有一个关键因素,就是“不和睦”。
看起来其乐融融的贾府,暗藏着子孙的争斗,女人之间也勾心斗角。
贾宝玉、贾环都是贾政的儿子,都需要继承家业,但是宝玉被大家宠坏了,贾环却被大家边缘化了。
贾环被冷落之后,就怀恨在心。当宝玉和彩霞嬉闹的时候,贾环假装失手打翻一盏蜡灯,导致蜡油泼向了宝玉。
贾环甚至想,要是宝玉的眼睛坏了,自己就能上位。
再看看财神范蠡,他辅佐越王勾践称霸之后,马上就带着家人离开越国,开始经商。
不管他从政,还是经商,都有成就。
史书记载:“耕于海畔,苦身戮力,父子治产。居无几何,致产数十万。齐人闻其贤,以为相。”
不管范蠡决定做什么,儿女们都支持,哪怕是耕地,父子都会一起。这就是“向心力、凝聚力”。
每个人都想着对外求财,可是你对内团结的氛围,都没有形成,“对外”是不现实的。
人与人的合作,本质上是价值交换;家庭和家庭之间、家庭和外界的合作,也是。
让家庭更有价值,是致富的出发点。
02
“学会人抬人,方为人上人”:拓展人脉资源,促进合作共赢的局面。
一个人要成功,20%靠能力,80%靠人脉资源。这样的道理,得到很多人的认同。
作为家庭,要成功,同样靠借用人脉资源,而不是几个家人就可以了。
开个小作坊,家里几个人就能办到,但是没有顾客上门,那么作坊里产出的东西,就变不成金钱了。
战国时期,燕国想要做大做强,燕昭王向大臣问计。
大家一致认为,找到人才是当务之急。可是如何求人才呢?大臣郭隗建议,请燕昭王拜他为老师,并且 建立“黄金台”,表示燕国对人才的尊重。
过了一段时间,乐毅、邹衍和剧辛等一大批人才,闻讯赶来,燕国也强起来了。
郭隗的建议,符合“千金买马骨”的哲理:到处寻找千里马,很难。若是花钱,把千里马的骨头买下,体现买马的决心,放大买千里马的名气,那就会有人送马过来。
言归正传。
如果一个家庭要对外求发展,不要遇到人,就谈钱,要让家庭树立一个形象——我们很好打交道,我们很珍惜人才,我们愿意花钱请人才。
家庭从社会上获取财富,其实是一个双方共赢的局面。
《红楼梦》里的刘姥姥,带着几个孩子,只靠两亩薄田度日。实在熬不下去的时候,去贾府打秋风。
表面上看,是王熙凤帮助了刘姥姥,给了她二十两银子。
实际上,刘姥姥为了得到帮助,也付出了很多,并且被帮助之后,积极感恩,把人情留住。
更重要的是,刘姥姥得到了一些钱财之后,马上就过精打细算的日子,一步一步变成了地主。当王熙凤等人落难的时候,刘姥姥还有能力出手相救。
想要得到别人的抬举,就要主动去抬举别人。
合作,就像一个“众”字。两个人抬着一个人,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局面。如果“三个人”要和谐,那就要轮流做“人上人”,不能总是你一个人在上面,另外两个人抬着你。
现实社交、单位里,采用奖金激励、前程安排等来招揽人才,寻找好员工,其根本就是“人抬人”。家庭发展,也是类似的。
你的家庭,愿意帮助别人,推动社会,那么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,从而做任何一件事,都会顺利,从中挖到一桶金。
03
小说家菲尔丁说过:“把金钱奉为神明,它就会象魔鬼一样降祸于你。”
把赚钱和花钱的过程当成人生的经历,那就享受到了两种不同的快乐;若能把提升赚钱能力的过程,也当成快乐,那就大富大贵了。
家庭要求财,主要走好两步棋。
其一,增加赚钱的本领,家庭的和谐。
其二,主动帮助别人,形成良性互动。
求富是结果,但是我们更要享受其过程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标签
Copyright ? 2015-2022 起点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2 联系邮箱: 39 60 29 14 2@qq.com